[POM]:2020-2024年國內POM供應結構變化分析
2020-2024年,國內POM產能處于持續(xù)擴張期,伴隨新增產能的投放,POM供應結構也隨著發(fā)生變化,下面來展開介紹:
1.分有效產能增速分析
圖1 國內POM產能變化趨勢圖(萬噸/年)
2020-2024年國內POM產能逐步增大,截至到2024年底,國內總產能達76萬噸/年,近五年產能復合增長率11.05%。其中2020-2022年無新增POM產能;2023年新增產能10萬噸/年,分別為鶴壁龍宇6萬噸/年、新疆國業(yè)4萬噸/年,年產能增速22.22%;2024年新增產能27萬噸/年,分別為天津渤化4萬噸/年、恒力石化8萬噸/年、南通大寶理9萬噸/年、新疆心連心6萬噸/年,因南通寶泰菱6萬噸/年POM裝置關停,故2024年累計新建產能21萬噸/年,產能增速達38.18%,產能增速較為顯著。
2.分區(qū)域供應結構分析
圖2 國內POM產能年度產能變化趨勢圖(萬噸/年)
2020-2024年間,國內POM產能分布比較分散,近五年來,華東地區(qū)POM產能始終位居全國首位。截止到2024年底,華東地區(qū)POM產能分布最大,主因該區(qū)域交通便利,能夠降低物流成本,還靠近港口,有利于進出口貿易,且該地區(qū)為POM下游主要消費地,有常州和余姚兩大塑膠市場,下游制造工廠相對集中;其次為西北地區(qū),主因該區(qū)域有豐富的煤炭資源,為POM生產提供了穩(wěn)定且低成本的甲醇原料供應;華北地區(qū)POM產能位居全國第三,主因中石油內蒙古和天津渤化均有成熟的一體化甲醇裝置,且均有成熟的POM生產工藝,且天津渤化靠近天津港,有利于產品快速運往到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市場。
3.分企業(yè)性質供應結構分析
圖3 國內POM產能企業(yè)性質變化趨勢圖(萬噸/年)
2020-2024年間,國內POM產能按企業(yè)性質劃分,主要位國有企業(yè),民營企業(yè)以及中外合資企業(yè)。2024年,國內POM絕對主力是國有企業(yè)。其國有企業(yè)共計產能53萬噸/年,占比69.74%;民營企業(yè)共計產能12萬噸/年,占比15.79%;中外合資企業(yè)有兩家,均分布在江蘇地區(qū),共計產能11萬噸/年,占比14.47%,其南通寶理為寶理和三菱合資企業(yè),張家港旭化成為旭化成和杜邦合資投建。
4.分生產工藝供應結構分析
圖4 國內POM產能生產工藝變化趨勢圖(萬噸/年)
2020-2024年國產企業(yè)POM生產工藝僅有波蘭ZAT、香港富藝、韓國P&ID技術,中外合資企業(yè)POM生產工藝有寶理&三菱、旭化成技術。截至到2024年底,國內波蘭ZAT生產工藝有且僅有云天化和中油內蒙兩家在產,占比19.74%且都是國企性質;香港富藝在國內可授權技術中處于相對中高端水平,用此生產工藝的企業(yè)占比為44.74%;韓國P&ID技術為國內可授權的低端工藝水平技術,用此生產工藝的企業(yè)均為國企,占比21.05%;旭化成生產工藝占比2.63%,寶理&三菱生產工藝占比11.84%??傮w來說,國內POM產能保持穩(wěn)步擴張態(tài)勢,但仍處于中低端水平。